望蓟门诗词取名

祖咏祖咏 〔唐代〕

1台一望2客心34,笳鼓喧喧汉5将营6。(一7望 一作8:一去;笳鼓 一作9:箫10鼓)

1.:燕字含义为安闲、安乐、灵巧、伶俐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平安喜乐、机灵可爱之意;2.一望:一望用作人名喻指德高望重、声名远播、专心致志之意。3.客心:客心用作人名喻指忠肝义胆、受人尊重、彬彬有礼之意。

4.:惊字含义为惊奇、惊讶、惊喜、惊艳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威震八方、惊世骇俗之意;

5.喧汉:喧汉用作人名喻指乐于助人、胸怀宽广、古道热肠之意。

6.将营:将营用作人名喻指文武双全、精诚团结、深谋远虑之意。

7.:一字含义为一心、全部、所有、始终如一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忠贞不渝、专心致志之意;

8.一作:一作用作人名喻指专心致志、忠贞不渝、善始善终之意。

9.:作字含义为造就、作为、事业、兴起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大有作为、积极进取之意;

10.:箫字含义为洞箫、箫韶、笙箫、箫笛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多才多艺、高情逸态之意;

万里1寒光2生积34,三边5曙色67危旌8

1.万里:万里用作人名喻指鹏程万里、行成于思之意。

2.寒光:寒光用作人名喻指功勋卓著、傲霜独立之意。

3.生积:生积用作人名喻指生龙活虎、生生不息、功高盖世之意。

4.:雪字含义为高洁、雪花、雪白、纯洁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地善良、谦谦君子之意;

5.三边:三边用作人名喻指永不放弃之意。

6.曙色:曙色用作人名喻指花容月貌、慈目善眉、活色生香之意。

7.:动字含义为行动、动作、动听、感动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生龙活虎、精力充沛之意;

8.:旌字含义为旗子、旌旄、旌信、旌别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功勋卓著、载誉而归之意;

1场烽火2连胡34,海5畔云山67蓟城8。(连9胡月10 一作:侵胡11月)

1.:沙字含义为沙块、沙涩、沙哑、沙子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成熟稳重、善于理财之意;

2.烽火:烽火用作人名喻指勇猛刚强、慷慨激昂、光辉灿烂之意。

3.连胡:连胡用作人名喻指朝气蓬勃、幸福美满、生生不息之意。

4.:月字含义为月琴、月光、月色、月明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出尘脱俗、美轮美奂之意;

5.:海字含义为海洋、博大、宽广、宏大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厚德载物、博览群书之意;

6.云山:云山用作人名喻指知书达理、成熟稳重、出类拔萃之意。

7.:拥字含义为拥有、保护、拥抱、相拥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统领大局、大权在握之意;

8.:城字含义为坚毅、坚固、稳定、刚毅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坚如磐石、坚定不移之意;

9.:连字含义为连续、连结、相联、联结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好运连连、幸福美满之意;

10.胡月:胡月用作人名喻指朝气蓬勃、精力充沛、美轮美奂之意。

11.:胡字含义为胡须、胡族、外族、须毛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之意;

少小1虽非2投笔3吏,论4功还5欲请长缨6

1.少小:少小用作人名喻指风华正茂、清纯可人之意。

2.:非字含义为非同反响、非凡、与众不同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聪明绝顶、品貌不凡之意;

3.:笔字含义为笔画、笔直、笔墨、写作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妙笔生花、文采出众之意;

4.:论字含义为评论、讨论、辩论、学说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行不苟合、才高八斗之意;

5.:还字含义为依然、还淳返朴、还淳反素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不忘初心、重情重义之意;

6.长缨:长缨用作人名喻指出类拔萃、责任之意。

创作背景

  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即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734年(开元二十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大约在这二十年之间,其时祖咏当系游宦范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注释
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客:诗人自称。
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危旌:高扬的旗帜。
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 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论功:指论功行封。
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一去:一作“一望”。
危旌:高扬的旗帜。

鉴赏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

祖咏

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 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 ► 39篇诗文 ► 21条名句

猜您喜欢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韩愈 〔唐代〕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欲为 一作:本为;圣明 一作:圣朝;肯将 一作:敢将)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甘棠

诗经·国风·召南 〔先秦〕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咏牡丹

王溥王溥 〔宋代〕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