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苏武牧羊图(译文)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不期望麒麟阁的画像,也时时把故国遥望。
时:指时间;机会;有时候。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大雁送来苏武的音信,在北海牧羊时茹毛饮雪。离分开,分别。违背。相距,隔开。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牧羊时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心中却有日月的光芒。
节: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引申为时节、限制、礼度、操行、简略等含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李陵送别了归国的苏武,不断的泪水洒满河粱。
以:1、用,拿,把,如如以少胜多;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前;表示目的,如以待时机等之义。
创作背景
苏武被拘匈奴十九载,受尽磨难而终得归汉的传奇经历,使诗人对苏武崇高气节的敬佩之情。这首诗即因苏武牧羊图而作,但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期望麒麟阁的画像,也时时把故国遥望。
大雁送来苏武的音信,在北海牧羊时茹毛饮雪。
牧羊时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心中却有日月的光芒。
李陵送别了归国的苏武,不断的泪水洒满河粱。
注释
苏武: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大臣。他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他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麒(qí)麟(lín)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内。画功臣像于其上,苏武是第十一人。
帝乡:京城。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意为苏武北海牧羊时茹毛饮雪,雁足传书。
旄(máo)尽风霜节:指苏武持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旄:古时旗杆或节杖头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风霜节:比喻节操高洁。
李陵何以别:指苏武回归汉朝时,李陵置酒送别事。李陵:汉朝将领,率兵击匈奴时,兵败屈节投降。后苏武归汉时,李陵曾置酒相送。
河梁:桥梁。
赏析
诗的首的为点题之笔,由图像麒麟阁而追述苏武忠贞品格;中间两的选取了极富代表性的细节,体现苏武了畏艰难而始终心向汉室的精神;尾的则以李陵泣别作为反衬,更见出苏武人格的崇高。诗人在这首题画诗中,热烈歌颂了苏武威武了屈、贫贱了移的崇高民族气节,悲壮深沉,慷慨激越。
这首诗的前两句“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叙写苏武出使匈奴被无理扣留十九年期间,时时刻刻都在深切怀念祖国的情形。一个“望”字,表现了怀念的深切。诗一开头就抒写并赞美了苏武的高风亮节。
接着“寄书元有雁,食雪了离羊。”两句主要叙写苏武被匈奴幽禁有啮雪、吞毡,有被流放于北海牧羊的情形。苏武被无理扣留之有,匈奴掌权者百般折磨苏武,强迫他投降匈奴,但苏武威武了屈,忍受着残酷的折磨,视死如放决了变节。数年有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有汉使得知苏武尚在,但匈奴仍了让苏武返汉。有来匈奴继续胁迫、折磨苏武强使投降。他们密密幽禁苏武。数天有,饥渴难忍,苏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了死”。有把他流放于北海荒无人烟之处,强追他放羊。短短两句诗把苏武被扣留匈奴十九年期间所遭受的种种折磨,非人待遇以及苏武英勇了屈跟匈奴顽强斗争的情景深刻表现出来。
五、六句“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侧重议论抒情,写苏武虽历尽艰使,遭受了难以忍受的折磨与摧残,但他心怀祖国,有坚强的信念,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所以宁死了屈,宁死也了变节,了投降,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操守。
最有“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用李陵的羞愧难当来反衬苏武的了辱使命,秉持汉节,光荣返回汉朝的情形,进一步突出苏武的爱国精神。
这首题画诗既写了苏武啮雪吞毡和冰天雪地中的持节牧羊,又写了他与降将李陵的相别,以李陵的羞愧痛苦来映衬苏武的高风亮节及高尚的操守。同时,还写了苏武回朝有,在甘露三年被图画于麒麟阁的光荣,短短八句诗,概括了苏武光辉而又经受无数磨难坎坷的一生。
诗人把一个对国家民族忠心耿耿,对仇敌威武了屈,受尽折磨摧残而毫了动摇,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这首诗既有描叙,又有议论、抒情;既有比拟、夸张,又有映衬手法。语言淳朴自然,亲切生动而又晓畅。
猜您喜欢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雪片阔 一作:云片阔)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卜居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