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题郑氏东亭(译文)

杜甫杜甫 〔唐代〕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苍晖。
华美的亭台立于青翠的山色里,秋天阳光的照射惊扰了苍晖。
苍:深青色,深绿色;灰白色。

崩石欹山树,苍涟曳水衣。
崩裂的巨石斜倚着山树,苍苍的涟漪荡漾着水衣。
山:本义指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霞光下被映成紫色的鱼儿冲岸跳跃,暮色中苍鹰护巢而归。
归:归的本义指女子出嫁,后表示回到,聚拢,并入,依附,趋向,属于,顺服等含义。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游罢山亭天色已晚,我继续赶路,残云傍着马一齐奔飞。
征:指出征、证明、寻求、召集的意思。

创作背景

  《重题郑氏东亭》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杜甫此时身处东都洛阳,刚刚成家,且诗才渐渐为众人所知,与显贵秘书监李令问、驸马郑潜曜等有交往。此诗是咏洛阳西不远的新安县(今属河南)郑驸马园亭之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华美的亭台立于青翠的山色之中,秋天阳光的照射惊扰了清晖。
崩裂的巨石斜倚着山树,清清的涟漪荡漾着水衣。
霞光下被映成紫色的鱼儿冲岸跳跃,暮色中苍鹰护巢而归。
游罢山亭天色已晚,我继续赶路,残云傍着马一齐奔飞。

注释
郑氏东亭:作者题下原注:“在新安界。”新安县,属河南。郑氏,一说是驸马郑潜曜。
翠微:青绿色的山色。
欹(qī):斜倚。
清:一作“晴”。
水衣:水面上苔藻类植物。
隼(sǔn):一种猛禽。
向晚:傍晚。寻:循着。

赏析

  这首诗描写郑氏东亭周围美好的秋色,虽是秋图,却一片生机。前六句写亭前美景,后二句写游罢晚归。全诗移情于景,借景抒怀,自有诗家所特有的含蓄而蕴藉。

  诗的首联、颔联,借华亭翠微,借秋日清晖,借崩石山树,借清涟“水衣”等,一抒心中块垒。只是对这信息量颇大的众多景物,杜甫并未以“列锦式”静态呈现,而是用“入”“乱”“欹”“曳”四个动词嵌入其中。妙用动词,以一系列贴切精妙的动词,化静为动,点染激活,颇能体现杜甫炼字的功力。

  颈联“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冲岸”已经写出写出鱼的跳突排涌,还意犹未尽,再以“跃”写其活泼跳脱;“护巢”写出鸟的疾飞急赴,再继之以“归”点出其归心似箭。写鱼写鸟,均用两动词勾勒点染,表现出杜甫笔力不同寻常——“下笔如有神”。而尾联写诗人于黄昏策马奔驰:“残云傍马飞”,一“傍”一“飞”,则写意般描绘出马逐云飞的高超意境。把一路驰骋中观山看水、逸兴遄飞的快意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著数动词,曲尽其妙——“此诗家练字法也。”《重题郑氏东亭》作为杜甫的又一首“快诗”,除了诗中所蕴涵的深沉思致,于写景会意中,善用动词而境界全出。这足以证明彼时杜甫,诗才已脱颖而出。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 1380篇诗文 ► 2196条名句

猜您喜欢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月何渐渐如钩?(月何 一作:云何)

丁公默送蝤蛑

苏轼苏轼 〔宋代〕

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座寒。
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惜花

任翻 〔唐代〕

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明年又相见,还恐是愁中。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