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田行

佚名佚名 〔唐代〕

里中有啼儿,似类亲父子。
回车问啼儿,慷慨不可止。

上留田行

创作背景

  这是汉代反映孤儿被遗弃现象的民歌。孤儿遭受兄嫂的遗弃、残酷欺凌和压迫,过着痛苦不堪、哀告无门的生活,这在东汉时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据《乐府诗集》引崔豹《古今注》:“上留田,地名也。人有父母死,不字其孤弟者,邻人为其弟作悲歌以风(讽)其兄。”《乐府广题》说:“盖汉世人也。云‘里中有啼儿,似类亲父子。回车问啼儿,慷慨不可止。’”江邮绶《乐府类解》卷八:“事与《孤儿行》相似,恐是其本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驱车过里中,忽然听到有人啼哭,看长相是同父的亲兄弟。
停车仔细询问,原来是兄长抛弃弟弟。如此悖理之事,令人悲叹不已。

注释
上留田:地名。
里:古代居民区。
亲父子:同父之子。
回车问:他人问。
慷慨:悲叹,即慷慨悲歌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用简短朴实的四句话,展现了虽为一父之子,但文文却不肯实顾年幼的弟弟这样有违情理的生活片断,反映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情节跳跃,给人留下了颇多的想象余地。

  此诗写的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镜头:有人坐车的里中经过,看见有两个或数个小儿在啼哭,看长相像是同父亲兄弟,因为小儿哭得太悲伤了,所以乘车的人走了过去又不能不回过车来,询问小儿哭的原因。听了小儿悲惨遭遇的诉说,他悲叹不止。

  孤儿的悲啼,是汉乐府民歌反映人民生活的一个方面,这首诗和《孤儿行》等篇一样,表现了对被抛弃蹂躏的孤儿的深切同情,有助于人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上留田行》没有《孤儿行》那么多的细节描写,诗人只用简短朴实的四句话,展现了虽为一父之子,但作为兄长的文文却不肯实顾年幼的弟弟这样一个有违情理的生活片断。的幼弟的哭泣和路人的感叹中,兄虐其弟的情境,使人自然领悟。

  这首诗歌构思颇为新颖,开头两句的乘者眼中写啼儿,不蔓不枝又似在目前。后两句一问一悲,含无限情节于言语文字之外。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中指出:“啼儿答语,更不揭出,语极含蓄。”不仅啼儿答语未揭出,作者已完全将啼儿抛置一边,只写问者之悲,他给读者留下的想象天地是无限的。王粲《七哀诗》云:“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实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在写法上,显然受《上留田行》的影响又有发展。两诗相比,王粲诗激情有余而含蓄不足。

  余冠英《乐府诗选》认为此诗“不是全章”。按实叙事诗的要求,它确实需要补出许多内容。但汉乐府的叙事,常常不拘于事件首尾的叙述,而挑选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点去集中描绘,这是一种成功的笔法,也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再加上任何内容,都会成为画蛇添足,破坏这首诗的简洁和含蓄美。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情节跳跃,给人留下了颇多的想象余地,当与《孤儿行》比实阅读。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7005篇诗文 ► 6981条名句

猜您喜欢

秦楼月·芳菲歇

向子諲 〔宋代〕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忆秦娥·杨花

宋徵舆宋徵舆 〔清代〕

黄金陌,茫茫十里春云白。春云白,迷离满眼,江南江北。
来时无奈珠帘隔,去时着尽东风力。东风力,留他如梦,送他如客。

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

惟凤 〔宋代〕

东西望朔漠,姑射独崔嵬。
一片两片云,终南太华来。
根绕黄河曲,影落清渭隈。
深涧饮渴虹,邃河生秋雷。
古径穷难尽。晴岚拨不开。
海鸥飞上迟,边风劲触回。
傲隐非他古,依灵有奇才。
曾生心若何,猿声终夜哀。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