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韦安石(648~712年),唐武则天、中宗、睿宗三朝宰相。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出身于官僚世家,其曾祖韦孝宽是北周名将,其祖父、父亲先后在隋末唐初为官。安石应明经举及第,初任乾封县尉。永昌元年(689),迁任雍州司兵参军。宰相苏良嗣赏识他有才干,向武则天推荐,擢升为膳部员外郎,再迁并州司马。在任有政绩,武则天曾亲笔致书慰劳说:“闻卿在彼,庶事存心,善政表于能官,仁明彰于镇抚。如此称职,深慰朕怀。”【注:《旧唐书·韦安石传》】被擢拜并州刺史,后历任德州、郑州刺史。
韦安石生性敦厚,为人持重,为官严明清正。久视年(700)迁为文昌丞,不久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当了宰相,又兼任太子左庶子。长安三年(703),担任东都洛阳留守,兼管天官、秋官两尚书事。不久知纳言事,仍为凤阁鸾台三品、兼太子左庶子。
武则天在暮年时仍想稳住自己的统治地位,牢牢掌握最高权力,于是组成了以张易之兄弟为中心的新的政治势力,将朝政大权多委托于张易之、张昌宗二人。二张凭藉武则天的宠爱,横行于朝,欺压大臣,迫害正直之士,引起朝中许多官员的强烈不平。韦安石不畏权贵,反对张氏兄弟。一次,武则天在宫中设宴,张易之引来蜀中商人在席前嬉戏,安石立即向武则天奏谏,认为不应将商人引入宫内,有失朝廷威严。武则天无话可对,安石立即命左右将商人赶出,在座大臣皆惊,武则天见他言词正直,也无可奈何。凤阁侍郎陆元方退席后对人说:“此真宰相,非吾等所及也。”【注:《旧唐书·韦安石传》】
长安四年(704)七月,张易之兄弟五人贪赃卖法的事情败露,被同时下狱。武则天借口张昌宗合药有功,将其赦免,并令复职。接着,韦安石又检举张易之等的罪状,武则天无奈敕付韦安石、唐休璟审问。但随即在八月又将韦、唐二人调为外官,安石去扬州任大都督府长史,草草了结了对张易之的审讯。但是,对立两派的政治斗争并未缓和,反二张派的朝官很快组成了政变集团,趁武则天卧病,于长安四年(705)正月二十二日,以武力冲人内宫,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及其党羽,逼武则天交出政权,拥中宗李显复位。
中宗复立,以韦安石原任过自己的侍读、左庶子之职,怀有旧情,尤其是他反对二张的政治态度,受到中宗一派的赞赏,立即将他从扬州调回朝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参议政事。不久,又升任中书令,封郧国公,食300户。后又相继担任相王李旦府长史,户部尚书、侍中、监修国史等。
景云元年(710)六月,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合谋毒杀,韦皇后篡政。当月,李隆基发动政变,杀了韦皇后及其党羽,拥立睿宗李旦为皇帝,韦安石改拜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公。景云二年(711)二月复为侍中,四月任中书令,加开府仪同三司。【注:《旧唐书》称景云元年历侍中,中书令,二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此从《新唐书》】
当时,太平公主与皇太子李隆基之间矛盾尖锐,打算策动睿宗废太子,就拉拢元老重臣韦安石“参与其事”,派自己女婿唐睃请韦安石到府密谈。韦安石与李隆基关系密切,拒绝了太平公主要求。睿宗得知,又密召韦安石,叮咛他要留意东宫。韦安石说:“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注:《旧唐书·韦安石传》】太平公主得知韦安石之言,欲加暗害,幸得宰相郭元振的保护,免了性命之难。当年五月,太平公主从蒲州回到长安,对睿宗施加压力,把韦安石撤职,改拜左仆射,兼太子宾客,依旧同三品,假崇宠而实夺其权。是年冬,罢知政事,拜特进,充东都留守。因其妻打杀了一奴婢,被御史中丞杨茂谦弹劾,安石降调蒲州刺史。不久罢为青州刺史。
在蒲州刺史任上时,太常卿姜皎有私事相求,遭安石拒绝,怀恨在心。玄宗开元二年(714)姜皎弟姜晦任御史中丞,指使御史郭震奏劾韦安石,言称安石在中宗死后,身为宰相,没有抵制韦皇后、宗楚客、韦温一派排挤相王李旦辅政之事,顺从了韦皇后一派的政策,“苟安荣宠”。【注:《旧唐书·韦安石传》】玄宗皇帝下诏,将韦安石贬为沔州别驾。继而,姜晦又奏韦安石在监修安陵时,有贪隐财物之事。玄宗命州官追赃。安石因气愤过甚而死,时年64岁。开元十七年(729)赠蒲州刺史。天宝初年,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