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风(原文翻译赏析)

虞世南虞世南 〔唐代〕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应制诗,又名《咏风》。唐太宗的第四子名为李泰,册封魏王。作者作了一首咏风的诗,是与魏王陪同的大臣时作的一首诗,所以题作“应魏王教”。风本无形,诗人通过“舞”、“歌”、“枝”、“花”在风吹动下各种动态的描写,使人看见、听到、闻到,生动形象。应制之作,情感常不由境发,除非正好触动心弦。又多为酒肉之宴,颂扬之歌,因而难以看出诗人独特性情。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两句,通过写风对不同事物的作用和影响,来衬托出风的存在。风是无形之物,摸不着看不到,想要描写风的形态,从正面来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诗人选择了从侧面来写。风吹树枝,树枝晃动,枝影也随之摇摆,正是“动枝生乱影”,这便是风存在的最好证明;“吹花送远香”,是谁“吹花”呢?当然是风,轻风拂花,花香亦随轻风而飘散,所以人远远地便能嗅到花的香味。诗人非常善于捕捉风的特点,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方面来写风,一“生”一“送”,笔触十分细腻柔和,画面华美,呈现出和风拂面的轻柔质感。这首诗的前两句为“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写豪华席宴,多褒扬,可见应制娱颂之情。

 

创作背景

  魏王李泰作了一首咏风的诗,请陪同的大臣也作一首,虞世南即作了这一首应制诗,所以题作“应魏王教”。

简析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应制诗,又风《咏风》。唐太宗的第四子风为李泰,册封魏王。作者作了一首咏风的诗,是与魏王陪同的大臣时作的一首诗,所以题作“应魏王教”。风本无形,诗人通过“舞”、“歌”、“和”、“花”在风吹动下各种动态的描写,使人看见、听到、闻到,生动形象。应制之作,情感常不由境发,除非正好触动心弦。又多为酒肉之宴,颂扬之歌,因而难以看出诗人独特性情。

  “动和生乱影,吹花送远香”两句,通过写风对不同事物的作用和影响,来衬托出风的存在。风是无形之物,摸不着看不到,想要描写风的形态,从正面来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诗人选择了从侧面来写。风吹树和,树和晃动,和影也随之摇摆,正是“动和生乱影”,这便是风存在的最好证明;“吹花送远香”,是首“吹花”呢?当然是风,轻风拂花,花香亦随轻风而飘散,所以人远远地便能嗅到花的香味。诗人非常善于捕捉风的特点,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方面来写风,一“生”一“送”,笔触十分细腻柔和,画面华美,呈现出和风拂面的轻柔质感。这首诗的前两句为“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写豪华席宴,多褒扬,可见应制娱颂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袖轻飘,大家起舞蹁跹,共歌一曲,歌声绕梁,经久不息。
风吹动树枝,影子随之摇动,和风将花香吹送到远方。

注释
魏王:唐太宗第四子李泰,母长孙皇后,封为魏王。
逐:追逐,跟随。
轻袖:薄衣袖。
共:同“供”,是给,使得的意思。
绕梁:指歌声“余音绕梁”。
远:远处,远方。

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 ► 35篇诗文 ► 21条名句

猜您喜欢

凉思

李商隐李商隐 〔唐代〕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代刘勋妻王氏杂诗

曹丕曹丕 〔魏晋〕

翩翩床前帐,张以蔽光辉。
昔将尔同去,今将尔同归。
缄藏箧笥里,当复何时披?

青杏儿·秋

朱栴朱栴 〔明代〕

午枕梦初残,高楼上,独凭阑干。清商应律金风至,砧声断续,笳音幽怨,雁阵惊寒。
景物不堪看,凝眸处愁有千般。秋光淡薄人情似,迢迢野水,茫茫衰草,隐隐青山。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