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骝马

杨炯杨炯 〔唐代〕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
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秋。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紫骝马

创作背景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杨炯在京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后经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累迁至詹事司直,充崇文馆学士。这是杨炯身心舒畅的时期。此诗可能作于这一时期,以抒发其建功立业的渴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抑强扶弱的侠客喜欢四处游历,手持金鞭驾驭紫骝骏马在驰骋。
猿臂拉动蛇弓搭上白羽箭,鹤羽般的缰绳扬起红色的秋带。
为建功立业来到南部边疆,放声长啸奔向北部边地斩杀敌寇。
如今国家边境有敌人骚扰,正是立功求裂地封侯的好时候。

注释
紫骝马: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紫骝,古书记载的骏马名,又名枣骝。
侠客:古代称那些急人危难,抑强扶弱的人为侠客。
重周游:喜欢四处游历。
控:驾驭。
蛇弓:形状弯曲如蛇的弓。
白羽箭:用白色羽毛做箭羽的箭。
鹤辔(pèi):白色的缰绳。鹤,色白如鹤羽。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赤茸秋:红色的秋带。茸,同“绒”。秋,络于马股后的革带。
发迹:指建功立业。
南海:泛指南部边疆。
北州:泛指北部边地。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散居于大汉南北,过游牧生活,精于骑射。两汉时期经常侵扰汉朝边地,构成汉朝的主要边患。
画地:划分土地,又称裂地。古代划分土地以封爵,故称“画地取封侯”。

赏析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骑着紫骝马即将奔赴战场参加征战并热烈期功得到君王封侯加禄的“他客”形象,表现了当时少见的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与理想,寄托了作者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志向。前四着紧写他客以及骏马的英武形象,后四着转而抒发他客的豪情壮志。全诗一气呵成,笔力雄健,气势轩昂, 风格豪放。

  一二着写“他客”骑着紫骝马,再次来到此地。一个“重”字,暗示了战争的再次发生,也暗含“他客”报效祖国的激情。诗人没有直接紧写“他客”的形象,而是着重紧写他手中的马鞭以及胯下的紫骝马,借此烘托“他客”;“金鞭控紫骝”着中的“控”字,非常形象,凸显了“他客”强壮有力及其杀敌信心,也写出了紫骝马的高大威猛。

  三四着继续用烘托的手法,进一步刻画“他客”形象。首先紧写了“他客”身上的武器——蛇弓和白羽箭。“白羽箭”是用典。《北史·突厥传》载:“(隋炀帝)取桃竹白羽箭一枚以赐射匮,因谓之曰:‘此事宜速,使急如箭也。’”由此可知,这“白羽箭”不仅是武器,也说明了当时紧张的局势。接着紧写紫骝马身上的装饰——白色的缰绳和毛茸茸的红色佩带,真可谓是好马配好鞍。

  五六着是诗“起承转合”中“转”的部分,由一、二联对紫骝马等的紧写,过渡到尾联的抒情。从字面上看,写的是紫骝马,实则交代了“他客”的来历以及他的目的地。“长鸣向北州”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紫骝马朝着北州悲鸣,虚写“他客”之悲;同时,照应首着“重周游”,也说明了“他客”“重周游”的原因。“向北州”的原因是“北州”被匈奴占领,同胞在其他民族的欺压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最后两着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他客”的豪情壮志,表明“他客”此行的目的:报效国家,封侯授爵。“匈奴今未灭”上承“长鸣向北州”着,交代了“长鸣”之因,也照应了首着“他客重周游”。诗着写出了他客的他情他气,同时也掺杂着作者自身的生活现实和个人理想。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字令明,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 ► 37篇诗文 ► 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行露

诗经·国风·召南 〔先秦〕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湘妃怨·金卮满劝莫推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金卮满劝莫推辞,已是黄柑紫蟹时。鸳鸯不管伤心事,便白头湖上死。爱园林一抹胭脂,霜落在丹枫上,水飘着红叶儿。风流煞带酒的西施。

西夏寒食遣兴

朱孟德 〔明代〕

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
饭煮青精颜固好,杯传蓝尾习能同。
锦销文杏枝头雨,雪卷棠梨树底风。
往事慢思魂欲断,不堪回首贺兰东。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